宁波瑞捷辉商贸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钟师:光拿“锦湖”们出气管什么用?

编辑:宁波瑞捷辉商贸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锦湖轮胎的事说微是企业个案,说小是橡胶轮胎行业的事,说中是汽车行业的事,说大是法律、法规等不完善、不严谨的事。什么地沟冒什么油,什么土壤长什么花。别光拿锦湖轮胎开涮。

锦湖轮胎在“3-15”被央视“揭黑”,央视是爆得痛快了,但相当于揭开了一个中国汽车行业中的一个“粪坑”,要驱散其散发出来的“臭味”,谈何容易,如同日本福岛出事故的核电厂的泄露效应那般,表面上似乎只有锦湖轮胎被沾上熏鼻的腌臜物,其实是一个行业在散发的刺鼻的熏味。

先从外围说起,韩国大企业在中国媒体曝光中最容易被当活靶,以前是三星,现在轮到锦湖轮胎了,“柿子挑软的捏”也是惯例,即便韩国诞生出若干家世界一流的大企业,但在政治上毕竟韩国是个小国,拿捏一把无后顾之忧,但要拿捏美国和德国等在华的大企业还得投鼠忌器,万一惹急了那边的政府,把控西方主流舆论阵地的强势媒体再推波助澜一下,事态就变得要上升到国与国的外交层面了,而且那厢若干惹毛了的“右翼”国会议员发飙起来,弄出几个议案来掣肘中国,政经代价就高了。所以这几天外电热衷报道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正要处理IBM对中国有关部门的商业贿赂案,此事敏感度要比什么轮胎曝光案要高得多,舆论就不便热闹了。

如果留心观察一下以往“3-15”被曝光的企业成分,可以大致递推为:无足轻重的私企、外国品牌的进口商品、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普通中资股份制企业,“国企”免谈!其实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企业是不分属性的,只跟利益驱动有关联,但媒体曝光是要讲究企业属性的,拿捏不当会“踩雷”的,媒体要自食其果的。

言归正传,今年车市走向很微妙,虽然仍有数款畅销车要加价和排长队,但所有车企的销售任务不轻松,就怕弄出什么事来影响销售,春节过后,三月开始正是车企加速促销之际,锦湖轮胎案一爆,许多配套其轮胎的车企紧张万分,头痛不已,已配套的赶紧申辩不是出事的那家天津工厂拿货的,拿了天津货的整车厂最好媒体别再深挖洞当然究竟有多少家整车厂的车辆轮胎是用锦湖天津工厂做配套的,这张“配套关系图”是个企业间的商业秘密,企业们没必要公开,央视也未必能拿到。

现在还是有N个谜团没解开,(1)国家有没有主管部门出台过专门的规定限制新轮胎制造过程中不允许掺入任何比例的返炼胶?或者为了环保节约生态资源允许掺入一定比例的返炼胶?(2)新轮胎制造中掺入返炼胶后,究竟对轮胎的物理性能和使用寿命与全部使用原片胶制造的轮胎到底有多大差别?(3)在事关消费者切身利益之际,为何汽车行业协会和橡胶轮胎协会等组织都集体失语?如果锦湖轮胎是单个的“害群之马”,行业协会就该出面谴责,如果锦湖轮胎按照现有法规衡量,并无违法过错,行业协会就该出面澄清和保护企业,但协会们的失语就显得暧昧,显然说明这些现象都是行业中的“潜规则”,虽然不算违法,只是有点商业失德而已。(4)中国现行的对汽车产品的“三包”政策和“召回”法规很不完善,更别提对整车产品以下的轮胎产品有什么特别专门的召回法规,这样一来,有关部门凭什么法规、条例来监管锦湖轮胎的“企业自愿召回”?锦湖轮胎因舆论压力被迫来个“自愿召回”的表态也只是“自娱自乐”的行为,企业召回能实施到什么程度,外界也不好妄自评说,因为没有实施准则和依据,视企业的道德觉悟程度而定。

现在汽车和相关产品消费领域保护消费者利益的一切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似有似无”,“有"指或多或少表面上有,“无”指真到用时如一盆浆糊指望不上用。对于整车产品而言,目前中国既没有类似美国各州的“柠檬法”,乘用车整车的“三包”规定形同虚设,不管用;对于整车“召回”法规仍很不完善,至于危及汽车消费者生命安全的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法定检验流程和独立技术鉴定机构是一个空白区,有关经济赔偿的法律解释和赔偿额的分级以及对企业过错惩罚赔偿制度更是真空。这是谁的失责?消费者向谁去问责?整车企业、经销企业和消费者等都是在这个汽车江湖中游弋的群体,媒体也都是汽车江湖的受益者,光挑逗消费者和厂商对着干,只是增加媒体与厂商“要价”的筹码,徒增的成本最后也得转嫁到消费者的购车成本中去。解决一切矛盾的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以保护消费者利益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和行政条例,当然也要兼顾企业合法经营的正当权利。

转眼十年间不知不觉中国忽然成为了世界最大的新车消费市场,但相关的保护汽车和相关产品的消费者的法律、法规的完善性实在过于滞后和落后,与汽车消费市场的规模不成配对,海量的无谓的经济纠纷在每日发生,添加社会的不和谐;道路交通的科学管理不完善和驾驶者、行人的交通守法意识普遍不足,造成道路交通事故死伤数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城市道路拥堵和乌烟瘴气还是其次问题。如此这般,“汽车让生活更美好”的口号对现实是一幅辛辣讽刺画。

不管怎样,江湖自有江湖的规矩,行业应有行业的戒律,政府对管理行业的管理应有严格的法律法规,企业和消费者才能顺畅地各行其道,和谐共处,让汽车成为美好生活的润滑剂,而不是互骂、互扔得“臭鸡蛋”。时不时地光拿锦湖们“出气”,除了徒增消费者的恐慌和烦恼,还管什么用?